数字阅读时代书市热度不减
日前,2025“我与地坛”北京书市在地坛公园落下帷幕。书市期间,累计接待读者55万人次,举办各类阅读文化活动100余场,发放图书惠民券近850万元。在数字阅读盛行的今天,书市为何依然能汇聚流量,吸引众多爱书人走到线下?火热书市又给消费市场传递了什么信号?
日前,2025“我与地坛”北京书市在地坛公园落下帷幕。书市期间,累计接待读者55万人次,举办各类阅读文化活动100余场,发放图书惠民券近850万元。在数字阅读盛行的今天,书市为何依然能汇聚流量,吸引众多爱书人走到线下?火热书市又给消费市场传递了什么信号?
“网络文学作为IP链条的源头,与影视、动漫、文旅等产业具有天然的契合基因”“作为网络作家,我们一定要将牡丹江网络文学这块招牌擦亮”“牡丹江是近悦远来的活力之城,亲商安商,创新包容,文化企业在这里投资放心、发展安心”……9月12日,牡丹江市举办首届镜泊湖网络文学
观看《南京照相馆》的137分钟里,电影爱好者吴雅琪注意到,座无虚席的影厅里没有闲聊声,没有暑期档常见的孩子们的吵闹声,观众们专注地看完了正片内容,也为片尾的南京今昔对比照默默停留。被友人及影评的推荐吸引而购票的吴雅琪觉得,这是一次难得的观影体验。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则指出,苏超模式的成功关键在于赛事组织与运营创新。苏超赛事采用管办分离机制,例如政府仅制定基础规则,将运营权完全交给市场,这种灵活的市场机制有效激活了赛事活力,也让更多企业、市民积极参与其中。
“苏超”单场上座超6万人,带动江苏全域多场景消费380亿元,有力地促进了消费……近日,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经济司司长杨雪鸫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的这组数据,备受关注。如今,赛事经济持续升温,成为带动消费的重要抓手,赛事热度流量正逐渐沉淀为持续的市场动能。